最新动态

展览|我们在谈论变形的时候,讨论的是什么

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2024-01-29

我们身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国际局势紧张,全球经济衰退,能源和粮食危机不断,自然环境逐渐恶化,气候反常,大规模灾害频发。与此同时,科技却呈指数级增长。Hyundai Blue Prize Art + Tech作为发掘和支持中国青年策展人的年度大奖,致力于促进对当代重要议题的创新与批判性探索,2023年度主题是“去中心化的世界重塑(Decentralized Reworlding)”。

当前正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展出的Hyundai Blue Prize Art + Tech 2023获奖展《剧变生态》由青年策展人宗晓策划,展览聚集了10组新锐艺术家及团体,以变形作为主线和隐喻,通过多种媒介对主题进行了不拘一格的思考和实验。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展览现场

《剧变生态》邀请大家观察和想象去中心化的世界,我们一起步入非人类物质的变形过程进行想象和思索,审视主动、被动的变形过程以及我们与技术的关系,身临其境地感受迈向一个去中心化世界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形”。我们除了对立、竞争,也有共存、转化、转移,从而达成跨物种连结,使得真正的去中心化有了可能性。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展览现场


变形作为方法

当我们想象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那应该是一个物种平等的世界。如果去中心化只是在我们人类的社会结构中形成,这并不能帮我们解决当前的环境、生态等危机,但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些危机与变化,而面对的前提就是尊重其他的物种,承认他们的生存空间。《剧变生态》展览所提出的“变形”这个概念,就是策展人宗晓认为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变形包含着多重的含义,既包含身体的变形,存在形式的改变,也包含生活空间、生存环境的变形。它既是一个象征意义,也是确实在发生的变化。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展览现场

《剧变生态》鼓励以变形作为方法,审视人类自身与我们所处的经济生态结构,剖析主动和被动的变形过程所映射的不平等性。或许只有开始想象和接纳自身的身体、生存空间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形,接受其他物种和物质的“入侵”,才有可能向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迈出第一步。

变形(Metamorphic)有着多重含义。在地质学上通常指岩石经受高温、高压等过程后发生物理和化学性状改变的“变质”现象;在生物学中Metamorphosis则用于形容生物的形态转变,即“变态”;计算机科学中,Metamorphic code用于指代病毒程序,这类程序通过重写自身代码来不断迭代,使得自身形态不断变化,从而难以被反病毒程序识别。

展览《剧变生态》中变形的寓意在此基础上继续延伸,邀请观众思索人类、物质、其他物种在当前科技时代下,行星代谢系统中主动和被迫发生的变化,试探我们所能接受的变形底线,不断拷问人们心中秉持的人类中心主义在未来是否会让我们遭受反噬。


主动变形

主动的变形强调接纳,例如接受我们自己身体的变形,意味着允许我们对“人”的定义进行模糊;接受生活空间的变形,意味着允许其他物种存在于我们所占领的空间之内,找到一种和他们共存的方法。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展览现场

人类中心视角一贯将人与自然区分开来,将非人的万物视作等待人类开采和利用的“资源”。在这种功利的视角下,地球上其他生物和物质,甚至地球之外的广袤区域均是需要抢夺的“资源”。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则根据人类需要被加以培养或是灭杀——全球大型灾难的频发已经证明人类的这种想法不仅傲慢,而且危险。在水体和陆地环境大规模污染,“资源”正逐渐枯竭的大背景下,人类自身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形——身体由于全球流行病毒发生的不可逆转改变,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身体异变等。变形作为一种求生手段,主动在我们身体中发挥着作用,即便我们避之不及。

主动的变形拷问着我们对自身身体发生形变的接受底线以及与“入侵”生物共生的可能性:在某个未来,当我们自身形态发生巨大转变,大脑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肢体和器官可以用机械或生物制品替代、记忆可以复制、情感可以编程,“人”的特质逐步消解之时,我们是否能够接受?我们对于变形的惧怕以及对于“人”的特质的执着,对于生存是否还有积极的意义?人类对于做“中心”的这份渴望使我们不仅对其他物种的入侵感到反感,更是对人工智能的到来无比恐惧。但这既无法阻止我们自身发生形变,亦无法阻止世界走向充满更高级人工智能的时代。或许我们唯有逐渐放弃“中心”,主动拥抱变形,才能在未来仍然拥有生存空间。


被动变形

被动的变形更多强调的是我们的反思,反思人类行为对其他的物种、环境造成的变形。人类其实影响了很多东西,尤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两三百年间,可能在地球上改变了几亿年以来形成的一些自然环境。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展览现场

被动的变形与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和科技发展高度相关。科技发展极大依赖于资本和基础设施,技术迭代带来中心的转移,但身处系统当中的人、事、物却总是在不断变形的轮回中无法解脱。如矿物质从元素形态变形至工业产品再最终作为废料被排泄至自然环境的循环过程中,伴随着工业开采,地质层逐渐破溃失去其原有形态,伴生的一切生命体及其栖息环境均逐渐覆灭。这些元素通过工业加工被制成各种产品,而产品经过迭代后被淘汰、丢弃,进入充斥了大量低廉劳动力的回收系统。在回收系统中,被不同经济利益团体分拆、筛选,最终无用的部分被彻底丢弃,通过焚烧、填埋或海投等方式排泄回自然中,使自然环境随之发生变形并进一步使这些区域内的人和其他生物发生变形。备受指责的往往是被榨干一切价值后被人们所丢弃的“垃圾”,它们被看作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罪魁祸首,但人们却并不深究它们被迫从元素形态最终变形至废料的这一过程。


变形发生中

在当下社会,我们无时无刻不身处变形的洪流之中。从科技到环境,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演变。而在这股剧变的生态中,艺术作为人类情感与思考的载体,更是以独特的方式描绘着这个世界的面貌。

展览《剧变生态》便是对这一主题的深度挖掘,它不仅揭示了社会现象的多样性,也呈现了艺术家们对未来的思考和期待。这些艺术家及艺术团体,以不同的视角、批判的精神、诙谐的手法、甚至荒诞的形式,将我们当下关注与讨论的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展览现场

他们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对社会形态的重塑。艺术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通过作品展现了科技对社会、对人类心理的影响。他们用富有前瞻性的思考和批判性的眼光,揭示了科技发展的双刃剑性质,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思考如何在科技的浪潮中保持自我。

此外,环境问题也是展览中不可或缺的主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表达了对环境的关注和忧虑,同时也传递出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他们用各种艺术形式,如装置艺术、摄影、绘画等,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唤起我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展览《剧变生态》正是鼓励我们审视这些主动和被动的变形,不断反思人类和技术的关系,这或许将是我们建立另类的社会和生态秩序的先决条件。

展览:《剧变生态》

策展人:宗晓

展期:2023.11.04 - 2024.3.31

地点: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北京798艺术区E-1)

预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