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意激发艺术灵感 用艺术提高生活品质
现代汽车文化中心的当代艺术展《气象站》已于2025年2月9日圆满落幕。这场由国际艺术家组合文敬媛与全浚皓策划的展览,自2024年5月31日开幕以来,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在近九个月的展期中,展览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探讨了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与后人类主义等前沿话题,促进了艺术与科技、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深刻对话。《气象站》不仅仅是一场当代艺术的深度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对未来的深刻反思。
《气象站》是一场跨学科的艺术展览,汇聚了文敬媛与全浚皓多年来的合作成果。自2009年起,两位艺术家便以组合的形式开始在人工智能、影像、装置等领域进行跨界创作。此次展览以气候变化和未来社会为主题,通过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造了一个虚拟与现实交织的艺术空间,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科技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等深层问题。
《气象站》,文敬媛&全浚皓,现代汽车文化中心,2024
展览期间,观众们与展品的互动频繁而热烈,《气象站》的多媒体装置、互动体验、四足机器人SPOT等,使观众不仅仅是观察者,更成为了参与者和思考者。展览现场的每一件作品都激发了观众们对未来的深刻思考与探讨,观众们在艺术作品中寻找科技与环境的联系,并与艺术家进行着不间断的对话与交流。
展览的核心概念是“气象”,它贯穿了整个展览的设计与艺术创作。文敬媛与全浚皓通过影像装置、人工智能、绘画、雕塑、机器人等多种形式,创作了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的艺术作品。每件作品都在探讨环境变化,科技如何在环境变化中发挥作用,并提出在未来世界中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文敬媛&全浚皓,《乌有乡消息:日蚀》,2022-24,彩色有声视频,DMS 控制灯光,铝制结构,17分钟
其中,影像作品《乌有乡消息:日蚀》尤为引人注目。这是文敬媛与全浚皓自2012年延续的《乌有乡消息》系列的最新作品。通过视频装置的形式,这部作品巧妙地将人类的自由意志与生存挣扎融入到一个虚构的末世环境中,引发观众对现实与虚拟、个体与社会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反思。
文敬媛&全浚皓,《生火》,石头雕塑,彩色影像,灯光,声音和动态百叶窗,2022-24,与现代汽车集团机器人实验室合作
融合了石头雕塑、彩色影像、灯光与机器人的作品《生火》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该作品以一块石头为叙述者,把这块“石头”置于展厅中,通过其跨越千年的视角缓缓铺陈出一幅地球气候变迁的壮丽画卷,带领观众沉浸在非人类视角下的地球史诗中。观众们通过与四足机器人SPOT的互动,探索了人类与非人类生物的共生关系,这种互动性使得《气象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观展体验,更是一场思想的启蒙和深度的社会讨论。
展览期间,现代汽车文化中心还举办了一系列公教活动,邀请了来自气候、人工智能、媒介研究、哲学、科幻、公共政策、设计等多领域的专家与观众共同围坐于展品《移动广场》中,进行关于气候变化、社会发展、科技未来的深度对话与讨论。
《移动广场》系列对话活动现场
「我们为什么谈论天气?」的对话活动,让观众从宏大的气候话题回归到最日常、最细微的生活。通过全球、地方、历史与未来的多角度探讨,专家和观众共同思考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决策。
「万物有灵?与它同行的未来」则探索了人工智能与非人类生命体的互动,讨论了人类与机器人、数字存在之间的共生可能。通过跨学科的讨论,展览进一步深化了观众对科技、生命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
「从“气”到“栖”:身体视角下的生命与环境」聚焦于“身体”在气候问题中的多重角色。活动从不同视角展开探讨:身体在环境适应中的作用,设计对日常生活和生态感知的影响,以及身体与自然的互动。这场多维对话启发观众从身体视角重新审视人与环境的关系。
文敬媛&全浚皓,《碳日历》,平面设计LED装置,多种尺寸,2022
现代汽车文化中心的当代艺术展《气象站》通过探讨气候变化、科技进步与人类未来的关系,呼吁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之间的联系。通过艺术,文敬媛与全浚皓将复杂的科学问题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视觉语言,让每一个观众都能在展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空间。展览不仅提出了当下我们面临的生态危机,也展示了艺术和科技在应对全球挑战中的潜力与可能性。
在未来,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将继续以艺术为桥梁,关注社会、科技、文化和环境问题,推动更多新奇且富有创意的艺术展览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