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H AWARD 历届获奖作品展
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通过展现批判性审视我们和技术、历史与身份的关系的艺术作品, VH AWARD 历届获奖作品展邀请观者在亚洲不断变化的文化景观中,体验跨文化与跨历史的多种视角。
#0 VH AWARD 历届获奖作品展
VH AWARD 历届获奖作品展呈现了 VH AWARD 的发展轨迹,这一平台致力于支持拓展视听艺术边界的新兴媒体艺术家。这一奖项于2016年启动,最初面向韩国的艺术家,随后同样颁发给有着与亚洲相关背景的艺术家。VH AWARD 鼓励艺术家们反思我们如何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中理解自己与他人,并促成对当代多元议题的艺术实验。为了让艺术家能够在更广泛的社群中发声,VH AWARD 委托创作的作品已通过与多家艺术机构和平台的合作展出,包括韩国龙仁的现代汽车集团 Vision Hall、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努山塔拉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瑞士巴塞尔电子艺术之家以及 Elektra 虚拟博物馆。本次展览呈现了由五位大奖获得者和两组第五届 VH AWARD的中国入围艺术家创作的七件作品,进一步深化了展览的主题内容,并呼应了现代汽车文化中心持续支持本地艺术家和社区的承诺。
#1 《千重天际》
徐东柱
《千重天际》通过重复翻页的动作,呈现不断演变的横向景观。影片将纸质书籍这一贯穿人类历史的核心交流媒介作为主题,探讨了人类意识、情感、感官和集体叙事中不断变化的视野。该作品将这一逐渐消失的模拟媒介的时间、空间和材料特性与当今的数字视听技术相结合,邀请观者踏上一场沉浸式旅程,旨在质疑自然与文化、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
#2 《桃源》
zzyw
《桃源》批判性地探讨了计算媒介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AI)对社会的深远影响。该项目探索了“异端计算”(Alexander R. Galloway, 2020)的潜力,挑战现代信息社会中以效率和精确为特征的单一观念。故事设定在一个假想的未来,在这个未来中,一个全视角的、由算法驱动的网络UNO(Universal Network Observer)主导一切。通过这一设定,《桃源》反思了在日益互联的世界中,隐私、主体性和个体性的重要性,鼓励围绕更为人性化的科技关系展开对话。
#3 《旅程》
JE BAAK
《旅程》邀请观者遨游于一个超现实的梦幻世界,这里充满了象征性的符号,宛如天真孩童对未知世界的质朴追问。艺术家将角色扮演游戏(RPG)中的虚拟现实巧妙转化为一片沉思的天地,使观者以旅行者的视角体验这个充满象征元素与情境的世界。通过诗意的视觉语言,艺术家诠释了观者在“人生”这一磨炼旅程中所遭遇的种种问题。
#4 《听风_过境》
金亨奎
《听风_过境》通过一种360度全景视角的呈现,使观者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被赋予了中立旁观者的身份,甚至进一步升华为主动的观察者。在作品《听风_过境》中,观者面向临津阁、江华岛燕尾亭和龙山再开发区等多重视角交织而成的360度全景。艺术家巧妙地向这些独立思考的观察者抛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关乎南北对峙的视觉表象,更关乎世代、个体及群体。
#5 《乱码城市》
贺子珂
影片的英文名“随机存取”(Random Access)是指一种可擦除的数据读写模式,任意的地址,不论其存储的位置,都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被计算机同等地访问和修改。在与数字技术深度交织的世界,这也同样影响了我们如何处理记忆的方式。影片的背景是中国西南多山且云雾缭绕的城市——贵阳,这里也承载着云端的基础设施。而故事则发生于城市中央数据中心意外崩溃并重启后的第二天。
影片制作与Cinevoyage合作
#6 《黑云》
陆明龙
《黑云》围绕一个城市人工智能系统与其内置的心理治疗师之间的对话展开,这个人工智能系统监控着一座废弃的荒城,而与之对话的治疗师似乎是其自身思维的产物。这部作品将对话场景设定在虚构的智能城市“新北京(SimBeijing)”的废墟之中,延续了陆明龙对科技景观所带来的心理影响的深刻探索。
#7 《拉丹巴 泰耶姆;进行的将来》
苏巴什·特贝·林布
《拉丹巴 泰耶姆;进行的将来》构想了一个未来世界,在这里,原住民的行为和存在处于时空连续体之中。影片通过两位原住民之间的对话——一位是18世纪的亚克通族战士,另一位是来自遥远未来的原住民宇航员或时间旅行者——让观者思索他们将在时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以探寻值得为之奋斗的未来。该作品探讨了时间并非固化的,而是具有延展性和可编织性这一理念,从而引发了我们对于如何塑造理想未来的深刻思考。